据悉,“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将于今年底召开。届时,《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下称《规划》 也将对外发布。实际上,湖南、安徽和浙江等多个地方早已着手研究并开始新型城镇的开发建设(如湖南的中心镇建设项目),一些城镇的污水、垃圾、道路等基础设施均已开始建设或投入使用。从了解到的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和项目运作来看,城镇的现实情况与城区存在很大的差异,既体现在工程技术、标准等“硬件”方面,也体现在基层管理体制等“软件”方面。
首先,城镇在管理层面与城区差距明显。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建设,城区的各级政府机构基本建立了相对完善、技术力量强的管理体系,成立了规划、建设、城管、环保和国土等健全的机构,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完备,项目实施和行业管理的技术力量强、经验丰富。而对于城镇来说,类似的管理体系基本没有,机构不健全,人员和技术标准体系极度匮乏,缺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经验,这直接导致了在做城镇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时无法收集到充足的基础数据,也难以实现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运营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管。
其次,国内的城镇基本没有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且财政实力非常弱。国内的市区都建立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服务范围和标准、资源配置、管理运行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也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收费机制(如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等)。而对于城镇来说,基础设施(除医院、学校外)的公共服务体系基本空白,而镇级政府的财政实力非常弱,建设资金难以筹措不说,甚至没有资金保证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营。
再其次,城镇基础设施还具有“点多面广量小”的特点,即不同镇的基础设施项目多而分散但单个规模偏小。以正在实施的某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厂DBO(设计—建造—运营)项目为例,建设内容主要是在36个乡镇分别建设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总设计规模约为7万吨/日,总投资约为15亿元,折合到单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计规模仅为2000吨/日,厂区投资1700万元,管网投资平均约2200万元。
正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一些乡镇的污水处理厂或环卫设施在建成投产后,或者收不到污水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是经费不够导致“上级检查时运行,平常不运行”,而健全的运行管理监督则更是无从谈起。而城镇化建设即将进入全面铺开的时期,如何借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的经验,吸取类似城镇污水和环卫工程的教训,结合城镇基础设施的自身特点,找到可行的解决办法,做好顶层设计,从多方面做好前期准备,是需要慎重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会面临技术、商业模式、资金和管理体系等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外部环境建设和内部项目实施两个方面。
就外部环境建设而言,要合理地规划定位新型城镇。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需要建设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因此,就要健全镇级政府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包括收费、管理考核体系等),加强镇级财政的资金实力,事权和财权适当匹配。这样才能为“城镇基础设施既能建设好,又能运营好”提供基础条件。
从项目实施的角度看,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首先要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和政策。城镇毕竟与城区不同,其规模小而分散,技术标准和政策可以因地制宜分别确定,而不应一味地要求高标准,比如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的界定就应更多地切合城镇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项目结构设计中要策划合理的商业模式,利用市场机制,引入市场主体,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引入市场机制,是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需要结合其“点多面广量小”的特点,设计可行的商业模式和架构(如打捆招标、DBO等),引入市场主体,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做到“政府负责监管、企业负责建设和运营”。
|